徐庄板栗,是山东省枣庄市特产,具有“外形玲珑、糯性强、甘甜芳香、口感佳”的特点,是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产品。徐庄板栗素以籽粒硕大,色泽油光鲜艳,肉质细腻,糯性粘软,甘甜芳香,营养丰富而被美食家们誉为“佳果珍馐”。徐庄镇栽培板栗历史悠久,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量2万吨,素有“中国富硒板栗之乡”美誉,是鲁南最大的以板栗为主的干果生产基地和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先后通过国家级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徐庄板栗产品包括原栗及系列加工产品,销往河北、上海等20多个省市,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形成了鲁南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场,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地区,被誉为“鲁南板栗大镇”。
1、土壤地貌情况:地处沂蒙山区南部,北高南低,海拔158.3米到592.2米。土壤主要是褐土性土,土壤发育良好,适合于板栗的生长。 2、水文情况: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深度在40-50米之间,含水层厚度12-20米,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成井深度在40米左右,成井涌水量40-50立方米/小时。是枣庄市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模数为18.2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可开采模数为9.2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是发展种植业的良好基地。按照《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的要求,对产地的灌溉用水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板栗产地灌溉水所监测项目检测值均未见超标,判定灌溉水质合格。 3、气候情况:板栗种植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3.5℃,日照时数为2447小时,无霜期为171天。光热资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该气候特点为徐庄板栗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徐庄板栗,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徐庄板栗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独特的产品特征,产品外形玲珑,色泽鲜艳果红呈米黄色,糯性强,甘甜芳香,口感佳。2012年8月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徐庄板栗”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徐庄板栗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境内东至柿行村,西至高庄村,南至柳泉村,北至武王庄村,共23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9′10″-117°39′44″,北纬35°00′30″-35°10′00″。2010年,徐庄镇板栗种植面积达10万亩,该镇60%的板栗实现了在该地的直接深加工,3个板栗品牌打入了全国100余个城市的大型超市。2012年,徐庄板栗总生产面积6667公顷,年生产总量为35000吨。2014年,徐庄镇已形成6万亩板栗生产基地。2017年,徐庄板栗产量达6000余吨。
徐庄镇栽培板栗历史悠久,该地板栗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2008年,山亭区成立徐庄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2018年,山亭区从河北引进部分优质早熟板栗接穗。
土壤地貌:山亭区地处沂蒙山区南部,北高南低,海拔158.3米到592.2米。土壤主要是褐土性土,土壤发育良好,适合于板栗的生长。
水文情况:山亭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地下水深度在40-50米之间,含水层厚度12-20米,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成井深度在40米左右,成井涌水量40-50立方米/小时。是枣庄市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气候情况:山亭区板栗种植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3.5℃,日照时数为2447小时,无霜期为171天。光热资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该气候特点为徐庄板栗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徐庄板栗』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