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红薯

皮色紫红、薯肉白色,面沙香甜,肉质细腻
汝阳红薯,又称汝阳红心红薯,产自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是当地享有盛誉的特色农产品,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独特的品质优势。汝阳县地处豫西山区,地理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这些自然条件为红薯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汝阳红薯以其皮薄肉嫩、口感细腻、糖分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而著称,尤以红心红薯品种最为出众,其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胡萝卜素和钾、铁、钙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润肠通便、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汝阳县还通过红薯深加工,研发出红薯粉条、红薯糕点等一系列特色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红薯的附加值。

产地位置

河南 洛阳 汝阳
经度 112°28′E纬度 34°09′N
汝阳馆
甘薯馆

汝阳红薯

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汝阳红薯是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汝阳红薯,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汝阳红薯,薯形周正美观,平均薯重150-750克;无畸形薯;薯形呈长圆形或长椭圆形,无圆形、球形或锥形;薯皮完整、鲜艳、光滑、干净,无病斑,无虫蛀,无擦伤,无冻伤,无霉变;皮色紫红、薯肉白色;熟食味面沙香甜,肉质细腻,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汝阳食用型红薯特有的风味和口感。2017年4月2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汝阳红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汝阳红薯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境内,涉及城关镇、上店镇、柏树乡、十八盘乡、付店镇、靳村乡、三屯镇、刘店镇、王坪乡、小店镇、陶营镇、内埠镇、蔡店乡、工业区共13个乡镇一个区216个行政村。汝阳红薯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8′-112°38′,北纬33°49′-34°21′之间。2017年底,汝阳县红薯种植面积8万余亩,鲜薯总产量约1.44亿公斤,商品红薯储藏能力4000万公斤。截至2018年10月,汝阳县红薯年种植面积8.5万亩,预计产量1.5亿公斤。

汝阳红薯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1711-1799年),汝阳县地处东亚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利于薯块养分积累和生长。民间曾流传顺口溜:“伊阳(汝阳)红薯不得了,香甜益神味道好,特殊土壤长珍品,皇上吃过封它宝”。2014年,汝阳县成立汝阳红薯种植合作社。

土壤地貌:汝阳红薯主要分布在北中部丘陵区和南部山区。从北至南为山岭起伏、沟壑纵横的梯台田地,土壤类型主要是褐土,其次是石质土和粗骨土,土层厚度多数在80厘米以上。PH值7.1-8.1之间,有机质含量11.1-31.3克/千克,全氮含量为0.54-2.75克/千克,有效磷含量12.5-33.4克/千克,速效钾含量71-378毫克/千克,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土壤相对疏松,形成汝阳红薯生长的独特土壤环境。水文情况:汝阳红薯保护区境内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2条,分属黄、淮两大流域,地下水蕴藏丰富,充足的水资源为汝阳红薯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气候情况:汝阳县地处东亚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年平均≧0℃积温5181℃,年平均气温14.0℃,年平均降水量673.1毫米,无霜期21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4小时,日照率45%,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薯块养分积累和生长。

品牌荣誉

立足好产品,荟萃品牌知名度
  • 2019年11月15日

    『汝阳红薯』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 2017年04月20日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汝阳红薯』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猜你喜欢

更多+